在动荡不安的秦末汉初之际,天下大乱配资网络炒股,群雄并起,正是英雄豪杰大展身手的时代。在这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,涌现出许多足智多谋的能人异士,如运筹帷幄的张良、治国安邦的萧何、老谋深算的范增、能言善辩的郦食其等。而今天我们要重点讲述的,则是那位曾向韩信献上三分天下之策的奇才——蒯通。
这位智谋过人的谋士原名蒯彻,后为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而改称蒯通。他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其出众的辩才。当年陈胜派遣武信君北上伐赵时,蒯通仅凭三寸不烂之舌,便成功说服范阳县令举城归降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在他的游说下,周边三十余座城池竟不战而降,纷纷归顺,充分展现了他非凡的外交才能和战略眼光。 后来,蒯通成为韩信的谋士。当时韩信刚刚平定三国,正准备挥师东进攻打齐国。不料传来消息,说郦食其仅凭口舌之利,就说服齐王开城投降,以礼相迎。眼看齐国已不战而胜,韩信心中颇为不快,萌生了按兵不动的念头。 这时,蒯通直言进谏:将军奉王命讨伐逆贼,汉王并未下令停止进军,您怎能擅自止步?况且将军率领数万大军,历时一年多才攻下赵国五十余城,而那个书生仅凭一张嘴就拿下齐国七十余城。难道将军的赫赫战功,还比不上一个说客的三言两语?韩信闻言恍然大悟,立即率军突袭齐国,最终导致郦食其被齐王烹杀。 占领齐国后,韩信自恃战功显赫,便向刘邦索要齐王之位。刘邦迫于形势,只得封他为齐王,以笼络其心。项羽也深知韩信的重要性,立即派人前来游说。 蒯通早已洞悉天下大势,明白韩信的立场将决定楚汉之争的胜负。但他心中另有盘算,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战略——三分天下。 于是,蒯通假借相面之术劝谏韩信:看您的面相,最多只能封侯;但观您背相,却是富贵不可限量。如今楚汉相争,民不聊生,双方都难以在短期内击败对方。天下大势就系于您一人之手,您支持谁,谁就能得天下。现在您已拥有齐国这片富庶之地,不如保持中立,形成三足鼎立之势。这样各方都不敢轻举妄动,届时我们再联合燕、赵两国,西进调停楚汉之争。此举上合天意,下顺民心。若以仁德感召诸侯,他们岂有不归附之理?此乃天赐良机,若违逆天意,恐招致祸患。 然而韩信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,拒绝了这一建议。蒯通见状,又列举了陈馀、张耳这对刎颈之交最终反目成仇,以及文种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反遭杀害的典故。他语重心长地说: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现在的情谊再深厚也无济于事。您的功劳已是天下无双,若投靠楚国,他们必不信任;若继续追随汉王,功高震主,终将招致猜忌。 可惜韩信始终自恃功高,未能采纳蒯通的良策。直到临死前,他才悔恨地叹息:悔不该不听蒯通之言,如今竟死于妇人之手! 韩信死后被诛灭三族,而当初为他出谋划策的蒯通却得以全身而退。面对刘邦的质问,他机智地辩解道:狗只会对主人以外的人吠叫。当时我只知效忠齐王韩信,并不认识陛下您。况且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我不过是在做天下人都在做的事。难道陛下要把所有谋士都杀光吗?古语有云: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。而蒯通确实才智过人,寥寥数语便在这倾覆的局势中保全了自己,从谋反的主谋摇身一变成了无罪之人配资网络炒股,堪称乱世中的生存大师。
发布于:天津市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